請使用非IE瀏覽器的極速模式☪️,如360、搜狗、QQ🪯、谷歌瀏覽器等
國家政策項目 » 文章
【三支一扶】“三支一扶”誌願者楊慧
2012年10月12日00:00   瀏覽:919次  

    楊慧🥂,一位年僅二十一歲的煙臺大學畢業生,原本可以回到自己溫馨的家👨🏼‍🏭,回到父母的身邊🩵😰,回到城市去工作🦹🏽‍♂️,可是在“三支一扶”的號召下,毅然來到我們這所位置偏辟、條件艱苦的郭屯鎮初級中學任教。她所學的專業是生物技術,可是學校急需一位語文教師🛰,雖然她明知有困難🫰,但卻爽快地接受學校的安排🙋🏽,並擔當班主任工作。從此她把美好的憧憬和滿腔的熱忱全部奉獻給農村教育🧛🏽‍♂️👦🏼,奉獻給千裏之外的農家孩子。
  
    在學生的眼裏👦🏻,講臺上的楊老師不過是一個比他們大不了多少的姐姐:一雙天真無邪的大眼睛,山花爛漫的笑容中透出點女子特有的羞怯👩🏼‍⚖️,再加上淵博的知識、優雅的談吐⛹🏻‍♀️,使得這些孩子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她👨🏿‍🔧,但天性調皮的學生卻也沒少給她出難題。面對違反紀律的學生她從來很少責備,總是循循善誘👨🏽‍🔧,曉之以理。班裏的樊明格,可以稱得上搗蛋大王,許多老師拿他沒辦法👨🏼‍🦳,他也自暴自棄,家長更是無奈而痛心。楊老師找到他說:“我決不允許你掉隊!”她首先讓他談他過去曾有過的輝煌🟢,幫助他樹立理想和信心,給孩子以精神支柱☝️,然後針對他自製力不強的缺點🚙,循序漸進的提出要求,逐步糾正🍹。現在樊明格成了一個守紀律、愛學習的好學生。樸實的家長為表感激之情,親手給楊老師做了一雙繡花鞋。
  
    為了更好的開展班級工作,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,她經常進行家訪🎧。由於交通不便🕓,很多時候都要步行🤽🏼。一次🥩,班裏一個“留守兒童”學生學習出現問題,她到三公裏外的張莊學生家中走訪😿,回來時年僅十四歲學生一再堅持用自行車把她送回學校,可是鄉村土路坎坷難行◽️,兩人就推著自行車🕌,邊走邊聊🤌🏼,儼然就是親姐弟。每月1000元的生活費在我們這裏,是夠用的了,可她自己連身漂亮的衣服都沒有🍺,以至於去縣裏參加表彰會還得向同事借衣服。但她卻給家庭困難的四個學生買了床單,中秋節買月餅水果與留守學生一起歡度。楊老師把自己的愛全部奉獻給了學生😡,她的誠心和熱情也贏得得了學生的信任,換來了班級的新面貌🧙‍♂️🕘。學生都樂於聽她的💃🏼:她要求孩子們講衛生☆🪀,講文明,有禮貌,他們做到了💆🏼‍♂️;她要註孩子們不怕困難,自信樂觀,孩子們也做到了🤵🏿‍♀️。農村的孩子不會說漂亮話,但他們卻有自己淳樸的方式回報著自己心愛的好老師🧑🏻‍💼,好班主任。秋天到了,花生、毛豆、地瓜是他們的禮物,春節到了;賀卡🧜🏼、手機短信是他們的心聲✏️,課前飯後,孩子們爭著到宿舍為她提水掃地。每當說起這些,楊老師的嘴角總會不由自主地泛起幸福的微笑。

    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眼中,楊老師是一位活潑開朗🛁、積極進取📤、踏實肯幹、青春朝氣且富有創新精神的青年教師。為了盡快適應工作環境🦷,提高教學能力👨🏻‍🍳,克服經驗不足,她經常去聽其它教師的課,也常請老教師和領導聽她的課。每次聽完課她都主動與其他老師交流看法🔂。業務活動時總能積極發言,學校的圖書室是她常去的地方。現在她上課可謂是遊刃有余:倡導開放式課堂,憑著豐厚的知識積累和融洽地師生感情,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能力,課堂氣氛活躍💇🏿‍♂️,學生大膽發言,充分討論🏊🏽‍♀️💆🏼‍♂️,敢於發表個人見解。課堂節奏張弛有度🪇🧑🏻‍💻,授課方式揮灑自如🚵🏼‍♀️。學生喜歡這種教學方式💁🏽‍♂️,她班級的語文成績在全級八個班中,逐漸上升到第三名🏥。她嶄新的教學理念,也推動了我校語文教學的改革🏃🏻‍♂️。

    成績令人羨慕🧑‍🦲,但她的付出也令人心疼。學校沒有教師夥食👴🏿,雖然給她買來了鍋竈,但做飯對於她來說,就是一個大難題👨🏽‍🍼。初一的學生🍕,十二、三歲的年紀💢🦹🏿,自律能力較差,她為了能夠盡量多的和學生一起,常常忘記做飯👇🏿,不是飯糊了就是不熟;為了節省做飯的時間🚵🏿‍♂️,常常是一次就把幾頓的飯做出來。有些教師看不下去,請她到家吃飯,她總是笑著說:“不用🧛🏿‍♂️,我覺得這樣挺好𓀋,挺有意思的。”

    “每逢節倍思親”,最難熬的還是節假日🍥🌊,為了排遣對遠方的父母親人的想念🚙,她經常一個人躲在辦公室裏📅,拼命地看書、備課😨、改作業。但是她從來沒有動搖過自己的信念,用她的話說就是:“我是有心理準備的,年輕人吃點苦是以後生活的資本。”她沒有豪言壯語☦️,卻有很多現代人沒有的堅強和樂觀🚣。我們相信她的汗水一定會澆灌出燦爛的理想之花。

    我們以能有這樣的熱血青年來我校工作而驕傲🖕🏿🤷‍♀️,我們的祖國以能有這樣的好兒女而自豪。